“宣传月息不到 1 分,算下来实际成本翻了倍!” 沈阳市民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在信贷政策宽松的背景下,部分中介利用借款人对利率计算的盲区,用 “服务费”“管理费” 等名义掩盖高成本,让不少人陷入隐性高利贷。
记者调查发现,沈阳市场的利率陷阱主要集中在三类操作。一是偷换概念,将年化利率拆解为 “月息”“日费”,如某车抵贷产品宣称月息 0.79%,实际按 IRR 计算年化利率高达 17%;二是捆绑收费,强制借款人购买履约险、理财产品,综合成本突破 24% 的法定红线;三是模糊条款,合同中只写 “按日计息” 却隐瞒逾期罚息按 3%/ 天累计,逾期 1 天就可能产生高额违约金。
“正规机构必须明确公示年化利率。” 辽宁金融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提醒,沈阳借款人可通过三招核实:要求中介计算 IRR 真实年化利率,查看合同中是否包含除利息外的其他费用,对比盛京银行 4.8% 起的信用贷利率等市场基准。若遇到收取 5 个点以上中介费或前期收 “保证金” 的情况,可直接拨打 12378 银保监投诉电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