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申请 10 家机构 8 家拒,只说综合评分不足,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” 这是近期沈阳贷款咨询市场中最常见的抱怨。不少借款人尤其是自由职业者、刚入职的年轻人,明明没有逾期记录,却反复遭遇拒贷困境,陷入 “越申请越被拒” 的恶性循环。
业内人士指出,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评分系统涵盖征信、资质、负债等多重维度,许多沈阳借款人踩中了隐性雷区。征信方面,近半年内频繁申请网贷导致查询次数超 8 次,或信用卡使用率超过 80%,都会被标记为高风险;资质层面,灵活就业者无法提供连续 6 个月的社保缴纳证明,或手机号使用不足半年,都会影响稳定性评分;负债端更有隐蔽陷阱,部分人忽视了为他人担保的逾期记录,或网贷笔数过多导致负债结构恶化,这些都可能成为拒贷关键。
“曾有沈阳国企员工因 3 个月内查了 11 次征信,连利率最低的盛京银行‘惠民贷’都申请失败。” 某正规中介负责人透露,解决这类问题需针对性优化:征信 “花了” 可暂停申请 6 个月再操作,收入不稳定可通过个税缴纳记录佐证还款能力,而非轻信 “包装流水” 等违法服务 —— 去年沈阳就有案例因伪造流水导致贷款被收回,当事人还承担了刑事责任。